中国汽车走进欧洲的积极启示

发布时间2022-10-23 00:00 作者:佚名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向长河(国际问题学者)

近日,中国中高端电动汽车亮相巴黎车展,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舆论关注的话题。法新社以《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巴黎车展上展现高端与雄心》为题,报道了比亚迪、东风赛力斯、长城汽车等知名中国汽车厂商在车展上展出高端电动汽车的情况。文章说,“没有低成本的汽车,而是配备先进技术的中端甚至高端汽车,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巴黎国际车展强势登场,并在欧洲市场展现越来越大的雄心”。

巴黎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高调亮相,是中国汽车走进欧洲、大力开拓欧洲市场的一个侧影。作为在欧洲工作生活多年的汽车外行,笔者对中国汽车开拓欧洲市场的今昔对比,颇有感慨。通过新能源汽车的“弯道超车”,中国汽车行业从“仰视”欧洲同行到如今可以开始“平视”对手,从中可以管窥中国汽车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中国崛起的铿锵步伐。

记得2005年7月,江铃集团生产的陆风汽车通过安特卫普港登陆欧洲,成为第一个批量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。当时,以德国、法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产业非常发达,中国汽车产业相比之下还很孱弱,想打入欧洲市场颇有些“天方夜谭”之感。这年9月,吉利、中华和江铃3个中国品牌的汽车首次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集体亮相。2006年4月,哈飞、东南、夏利、长丰和昌河等5个中国品牌汽车在安特卫普展出销售。

2009年阳春时节,笔者应邀前往欧洲最大的机动车转运港——德国不来梅港采访,感受到东道主对中国汽车产业潜力超乎寻常的看好。受全球金融危机拖累,这里出现了罕见的汽车“压港”现象。笔者登高一望,数万辆簇新的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汽车专用码头上,蔚为壮观。具有战略眼光的不来梅港把目光已经朝向了东方——专门邀请奇瑞、华泰、力帆、福田、中华、北汽等6家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商到不来梅,探讨未来合作。

对此,笔者很是疑惑,询问东道主是不是对中国汽车走向欧洲“期望太高、太早”。记得港口负责人答复说,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实力尚弱,几年内大规模进入西欧市场不现实,但从长远看,中国汽车会重演日韩车大规模登陆欧洲的一幕。

说实话,笔者当时对东道主的“信心爆棚”还是有些不敢苟同。笔者参观过奔驰车博物馆,对德国汽车的博大精深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。从工程师卡尔·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第一辆汽车起步,德国汽车的技术积淀与品牌品质源远流长。在汽车发明后的130年里,咱们都是“仰视”以德国汽车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同行。中国汽车想要在人家市场地盘上分一杯羹,难度超乎寻常。

变化总在不经意之间。伴随着中国崛起步伐加快,汽车行业的发展亦是“换了人间”。2010年,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而在之前的2009年,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。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,以吉利收购沃尔沃、比亚迪横空出世、奇瑞海外走红等为代表,中国汽车走出去缔造了一个接一个辉煌。

进入2020年代,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、新能源品牌百花齐放,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亮点。与欧洲老牌汽车同行相比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从供应链、技术、经济性还是车型等方面来说,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契机。近10年来,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。中国车企积极转型,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,无论是产品外观、质量还是研发、生产能力,都能满足全球多样化市场需求。
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01.5万辆,居全球第三。今年1-9月,国内汽车企业出口产品211.7万辆,同比增长55.5%,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.9万辆,同比增长超过1倍。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。

从新世纪之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筚路蓝缕开拓欧洲市场,到今天新能源高端汽车大开大合走进欧洲乃至全世界,20年间,世界汽车产、销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东方崛起成为其中最大的变量。国际舆论和业内人士惊呼这一深刻的变化,近期许多国际知名媒体纷纷报道。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报道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军“汽车的故乡欧洲”,而日本电动汽车在欧的“存在感却很低”。彭博新闻社报道,“凭借10%的电动车渗透率,中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几乎所有其他国家。”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日前报道称,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,自信角逐全球市场。

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走出去,折射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个侧影。回想新世纪之初,中国经济总量尚排在英法等老牌西方国家之后,而今中国早已坐稳了世界第二的位子,且不断缩小与世界第一美国的差距。中国汽车从“仰视”到“平视”,恰恰就是国人看待西方发达世界的一个嬗变侧影。